質物霽畫 BOTANIPLAN VON LEE CHI

View Original

Shopping Design-家是一個人的遷徙史—專訪 質物霽畫主理人 李霽

攝影/April Chang © Shopping Design

家是一個人的遷徙史——專訪 質物霽畫主理人 李霽

本文選自《Shopping Design》雜誌 2023/夏季號 THE STAY ISSUE・理想的居者

李霽的新家在土城,但進台北的路程並沒有想像中的遠——西門町 25 分鐘,到東區 35 分鐘,但最重要的,是拉開了一段心理上的距離,藝術家李霽的一人宅,與三隻貓、三隻蜥蜴、一隻變色龍共生,一起展開新生活。



「以前看得侷限,現在的理解是:這些過程只是方法,並不覺得是生命的目的,應該要理解事情的本質。」 ——李霽



安居於海山站附近的住宅大樓二樓,面向著不遠棟距之外的幼兒園,木質地板和天花板的寓所天地間,也彷彿感染了純粹的能量,「偶爾傳來的上下課鐘聲和孩童的嬉鬧聲,竟也意外地感到療癒」,李霽說。24 坪的空間在東、北面各有一個露台環繞,其中一面剛好正對著對向樹影扶疏的風日光景,下午陽光正好,從大面落地窗穿透室內直到門廳。



第一個家裡,更清晰的風景

經歷疫情,也進入全新的階段和篇章,這一間首次擁有的家,讓他的人生有了更清晰篤定的風景。從 2007 年在建築師事務所工作至今,中間經過多次搬遷,不斷醞釀經驗,並自我省察,篩出真正的喜好與需求,淬煉出一個各方面狀態都趨近完整的獨立居者。

從一個租屋經驗豐富的漫遊者,如何決定要開始付房貸?李霽說當時疫情爆發,公司整體的營運狀況都要經過調整,當時每個月需要負擔的包括因為 2020 年服裝展租下的三層樓自住工作室,每月租金高達十萬,買房反而消除他這幾年的租金壓力。



「大家都說緣分到了,然而我還真的沒有猶豫。」2021 年底與這個空間相遇,李霽在兩棟共十幾戶空房中只看了兩間,早上看房,下午就決定。花一個月裝修,搬過來真正整理好是 2022 年四月,剛好是台灣疫情最嚴峻那段期間,直到 2023 五月,傢俱配置才終於就定位,感受到家中的穩定。

與安全感、歸屬感密切相關

「第一次擁有自己的家,跟租屋最大差別就在於能完全依據自己的需要安置房子的每個細節,包括自己畫設計圖,丈量冰箱的尺寸、找喜歡的烤箱,廚具等,自己做規劃家具的配置,對空間尺度的掌握上,多少都有建築系訓練背景的影響,會想找到最適合的物件,讓它們都有一致的基調和秩序,而這個事情,與住在裡面的認同感、安全感與歸屬感密切相關。」





打掉了原本主臥的牆,打掉隔開廚房的牆,讓整個空間變得通透,光與空氣都能保持流動,一間廁所改成儲藏室,牆壁都用實木天花板包起;桌椅、櫃子都扎實但不沈重,許多家具老件都是從十幾年前跟著他一路到今天,東西不少,很滿但剛剛好,也沒有多餘的空白,風聲水起 ,都紛紛就地位,運作的流動在平衡關係裡面,品質的感受一直在運作,試著讓物件都到它們適合的地方,適不適合也都能在當下判斷。



攝影/April Chang © Shopping Design

家就是一個人的遷徙史

這個家記錄著過去他經歷八次住屋搬遷、四次工作室的個人搬遷歷史帶來的木頭書櫃、兩張大長桌和工作桌,都厚重而扎實;在許多木櫃、多格抽屜,都是一路伴隨的家具——它們一一留下搬遷的痕跡與紀念,滿滿的藏書,幾乎都是不多加思索而入手,這次新家裡悄悄多了水晶櫃、地上的頌缽,都是現階段和李霽一起定居下來的新夥伴,「這是直到一個所謂『理想的空間』搞定後,才因緣際會出現的事物,每個時間點都有自己要做的事情。」做了對的決定,其他的窗戶都將一一開啟。

藉著搬家調整了工作與生活型態,也到了一個調整自己跟工作關係的契機,「搬家後,時間空間都拉出一定的距離,發現之前並沒有把自己放在對的位置,自己其實不需要一直在公司,也理解到同事們可以自己運作,當他們理解到自己是誰,就可以做出在自己角色上最適合的詮釋與工作狀態。自己管理自己生長,公司會產生更好的價值。」


攝影/April Chang © Shopping Design



「找到最適合的物件,讓它們都有一致的基調和秩序,而這個事情,與住在裡面的認同感、安全感與歸屬感密切相關。 」 —李霽





完整報導可至 Shopping Design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