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ERYDAY OBJECT | 9:00A.M. to 6:00P.M. 聯合辦公室 POP UP SHOP
由 Elebbit 大象兔有限公司、 EVERYDAY OBJECT、宅即變空間微整型、 質物霽畫、 權泉珈琲 KWON SAEM Coffee 共同發起的 #期間限定聯合辦公室 即將在11/27-12/07於誠品南西店四樓展開!
用時間切割工作,用空間劃分工作,用物件想像工作。工作可以一成不變,也可以很好玩。
11/27-12/07 歡迎與我們一同擠上最後一班電梯,採購你的工作哲學。
☞ 活動資訊
日期:2020 / 11/ 27 Fri -12 / 07 Mon
(11/27 19:00-22:30 開幕活動,無對外開放)
時間:週一至週日 11:00-22:00
地點:誠品南西店 4樓 EVENT SPACE
(台北市中山區南京西路14號4F)
☞ 注意事項
疫情期間,入內須戴口罩
環保愛地球,請自備購物袋
☞ 活動頁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808872425931462/
EVERYDAY OBJECT | 在每個跨步追逐裡,蒐集創作風景
曾橫越浩瀚無邊的沙漠、跑過被遺忘的遙遠境地;觸碰過森林的溫柔、也感受過山壁的險峻,自詡為「植物藝術革命者」的李霽,同時也是一位透過跑步,探索自我與自然極限的創作者,「跑步,是我生命中很重要的呼吸方式,是一本教導我如何好好使用自己的說明書。」深呼吸,感受大自然綠意盎然的氣息,一步一步,走進原始質樸的小徑,光線於樹蔭間嬉戲、草木悄悄地拔高、石頭發出低沈的呼喊,大地的變化,每一瞬間都不同,每次跨步,都是一場探索。
而跑步在李霽的生活中,就像是沈澱和重新整理的過程,帶來精神上的改變,提升對事情的專注力,也讓人產生許多正面能量,「當呼吸規律、身體平衡運作,思想漸漸變得流暢,解決問題的方式自然會慢慢浮現」,藉由每次鍛鍊,感受思緒的流動、內心的平靜,也讓精神更開闊、敏銳,「再辛苦的路程都能跑完,回過頭到工作上,任何遭遇的問題,也突然不那麼困難了!」
「我認為速度是一個累積的過程,透過探索身體,擁有自我控制與平衡的能力。」現代人講求快,而在速度背後,更重要的是享受過程,找到自己與外界平衡的關係,對於李霽來說,環境也有自己的速度,像是掌控工作的節奏、擁有舒適的生活步調,「我們能否以從容的態度去面對環境的轉變,調整自己的步伐,收藏一路上的風景、擁有那段美好時光,藉此探尋更多存在的可能性與意義,才是我心中對於『速度』的追求。」
本篇節錄自:everyday object vol.3 [ 專訪 ] 李霽的快步生活哲學 :在每個跨步追逐裡,蒐集創作風景
更多完整報導可到 EVERYDAY OBJECT 閱讀
——-
攝影、造型:EGG
編輯:湯涵宇
感謝EVERYDAY OBJECT
ELLE - rag & bone紐約街頭美學 「breeze/PROJECT」計劃 x 李霽就在信義微風!
「都會的環境『元素』透過每種物質原始的結構和原形進行組織,如同城市的樣貌也是在眾多複合性的疊加和融合裡展現秩序以及文化內容,而群聚的商業空間與快速的都會語言,透過局部持續運作的作品,讓每種『物質』,也就是所謂的『化學元素』組合,展示意象性的城市景色。」——李霽
「breeze/PROJECT」計劃台灣首展,邀請到藝術家李霽進行創作。以「搜集元素」的畫面做為象徵與暗示,和rag & bone一貫著重服裝和配件材質的精神做連結。精彩的作品將從即日起至11月30日於rag & bone微風信義專門店展出。
Wazaiii - 從質物霽畫的自然本質,探索李霽的藝想世界
“ 事情都回歸到本質,用植物的角度去看待世界,或許一切都沒那麼複雜了” by 李霽
質物霽畫一直秉持著良善與和平的視角,從植物與自然的根本出發,去創作出無限可能的新作,從藝術、空間、時裝,到珠寶的聯名......,無論是多方跨界合作,或與不同領域的結合,都充分展現了李霽的豐富創意與思想,透過專訪,除了讓大家更認識人類與大自然的關係,也一同了解李霽是如何在忙碌的斜槓身分中,取得與生活的平衡,並保有最原始的初衷與熱忱。
Tatler Taiwan - O! Balloon首次攜手藝術家李霽,打造獨一無二的氣球概念店
身為質物霽畫的創辦人,李霽過去多以裝置藝術為主,愛馬仕,RAW,Aesop 等等都可以看到其裝置作品。然而這次,建築系出身的他受到 O Balloon 的邀請,不使用植物,而是運用鏡面不鏽鋼與毛絲面不鏽鋼材質,讓氣球與空間的折射合而為一,打造令人驚豔的空間作品。
-
感謝 Tatler Taiwan 的報導
經濟日報 - 永續再生 未來語彙 時尚跨領域聯展
從回收材中挑揀取用合適的材料,經細心整理再次利用,所投注的心力及總體成本可能高過全新材質。過去多年,李霽的藝術創作始终與永續議題深深連结,成為獨有的特色。以複合媒材創作,是傳達藝術的另一種表現方式,也記錄著產業。不擔心使用回收材而減低產品的價值,永續時尚也因此而來。
-
永續再生 未來語彙 - 時尚跨領域聯展
展 期 | 2020/7/18 - 2020/8/14 週一至週日12:00-19:00
地 點 | 藝風巷 Artalley Cafe
地 址 | 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90巷2號2F
交 通 | 捷運民權西路站5號出口,步行約7分鐘
參觀資訊 |低消一杯飲品
執行單位 |質物霽畫、 if&n、 ZOODY
贊助單位 |文化部、 CO FASHION 平台
更多展覽與系列活動參加資訊 https://bvlc.world/future-vocabulary
-
感謝 經濟日報 的報導,更多報導:
https://www.wowlavie.com/Article/AE2001026
http://www.mottimes.com/cht/article_detail.php?type=0&serial=2141
https://www.wazaiii.com/articles?id=botaniplanvonleechi-ifn-zoody
Tatler Taiwan JULY 2020
質物霽畫辦公室從創業以來,7年的時間更換了四個地方,從只有6坪的空間、到蟾蜍山上一處幽靜卻人煙罕至的混凝土閣樓、接著和朋友共同合作結合showroom的老公寓四樓、因為作品尺度逐漸擴大而搬到一樓的浦城街、到現在承載將近10個人一起工作的辦公室,年底的時候將要拓展空間到將近100坪。因為從零開始,一路上累積的方式都在隨時更動與調整,也因此好像更明白做事彈性的必要,以及適時妥協讓目標順利完成的能力,辦公室從來沒有追求刻意的美學,反而更多考量的是在最有效的成本之下,掌握所有人在其中相對應將事情有效執行的配置。
從學生時期就不太喜歡在大家各自隔離的辦公空間介面進行思考,後來進入到事務所,所有同事在高壓的工作環境中,似乎一切的往來都沈潛於茶水間片段的交流。還是喜歡與實質的狀態溝通以及感受,想像自己的工作空間時,也逐漸往開放式與沒有間斷交流的領域,體會漫遊的可能,如此好像比較能貼近內心那些不再具象的共識,尋找出遠離過分歸類以及僵化對於形式固執的所在,可以緩息的狀態。
我們的辦公室稱不上舒適或美好,但是裡面都是每一份努力累積所做的決定,一些還不確定如何使用的材料和已經完成還沒找到主人的作品、散置的半成品和永遠被要求整齊排列於桌面的工具、幾年下來各種尺寸和形式的座椅、領域與業務的改變所遺留下來的玻璃瓶罐、以及越來越多的收納櫃體和各式材質的整理盒,使用機能也從單純製作,進入到管理和設計部門的區塊,尋找最一開始在想像未來領域的整合,從建築、環境、藝術、議題等不同面向的期待放置在濃縮空間的DNA之中,等待發芽、照顧、茁壯...
設計與藝術在人文主義的熱情驅使下,試圖勾畫出能夠闡述的理性思考同時越發清晰的深廣世界,而不這麼具體的拓展面貌,可能也是某種不願意被規範的反骨性格,而殘存於這個社會裡的一種隱匿顯學。
-
Tatler Taiwan / JULY 2020
Shopping Design - 台灣蕨類教父郭城孟與藝術家李霽:一場關於土地上社會意識的對話
台灣蕨類教父郭城孟與藝術家李霽:一場關於土地上社會意識的對話
藝術家李霽以「土地的社會意識」為題,與曾任臺灣大學植物學系、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副教授兼植物標本館館長的郭城孟老師(現任台灣生態旅遊協會理事長)共談一幅自然土地與人文關係的藍圖,在苗栗「勤美學森大The Forest BIG」展開對土地的發聲,而對讀者的提問則是,「對於生活,我們還欠缺什麼?」
站在土地上,相對於理所當然的自然環境意識,而提出了「土地的『社會意識』」,挑戰我們能否從對土地的認識中看到與文明生活的連結,當中的文化、文明、習慣以及土地所盛載的情感,又是從怎樣的機制或結構而來?「一但這個連結被串連,將會如何影響每個人在生活中產出的形式」李霽說。
透過與郭城孟老師一起散步,每一個人對森大這片土地的觀察與理解,對於「自然的韻律」之領悟需要順其自然,郭城孟老師從森大的位置,沙丘地形的走向,以及前後的脈絡,其中的特性的漸變,在不同季節所能產生的不同樣貌,就是足以說一個 萬年的故事與方向,這就是土地的道理。
-
感謝 Shopping Design 的報導
撰文 Text / Stanley Kuo
攝影 Photo / Jimmy Yang
MANSION 豪邸 40期
身為植物設計師與藝術家,從半馬、全馬跑向超馬,李霽心目中的頂級生活與豪奢定義,不在使用物件價值高低,而是在建構日常元素的過程,一步步邁向理想中有品質的生活。
李霽認為,尤其在疫情改變人們生活模式的當下,美學思考和設計力度,應該成為能與頂級品味產生鏈結的美感體驗。在他眼裡,許多失去原來作用的人造物,仍擁有潛力無窮的素材,理當從淪為廢棄物、垃圾的命運重生,『我們可以學習用別樣的眼光欣賞不完整的美好,藉由再創造,使他們重新成為生活裡的陪伴。』
-
雜誌訪談原文有誤,內容修正如下:
* 與名廚 江振誠 合作為 RAW 空間做策展、純藝術創作,並未合作空間設計。
* 2016 年報名參加 SUPERACE路跑活動 ,因此認識了林義傑,並與其有許多請教及交流的經驗。
* 2019 年由李霽帶領質物霽畫團隊創作的『 無機體 Inorganic Mineral 』作品,獲得具有國際指標性獎項的義大利國際設計大獎 A’ DESIGN AWARD 2019 年度金獎肯定。
-
MANSION 豪邸 40期
撰文 Text|Seeing Wu
攝影 Photo|Angus Lo
EVERYDAY OBJECT - 勤美學 森大 x 質物霽畫-以混種島嶼共創森林藝術美學工作坊
勤美學 森大 x 質物霽畫-以混種島嶼共創森林藝術美學工作坊
李霽認為:「這次活動最重要的是如何將不同領域的背景組織在一起,去體驗一種存在於自然的根源裡,如何能理解並找到生活與文化脈絡的訊息,透過這些訊息製作出一個放置於森林裡的整合。最讓人期待的是,與自然環境最有連結的生態學家、植物學家,他們花費幾十年的研究累積出來的可觀資料庫,藉由設計思考、工藝、食物設計、嗅覺、視覺藝術等方式,如何回應轉換並應用於實際生活中。」
-
主策展:質物霽畫 李霽 (Lee Chi)
生態導師:臺灣大學植物學系、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副教授兼植物標本館館長 #郭城孟
藝文導師: 質物霽畫 李霽
藝文導師: 吳東龍的設計東京。東喜設計工作室 tomic design atelier 吳東龍
藝文導師: 曖曖。內含光 氣味實驗室 Äi Äi ILLUM LAB 張葳
餐食設計: 陳 小曼 Slow Food Design
6/19(五)第一場[寫生]藝文導師:李霽 https://bit.ly/2yQVwr3
6/20(六)[聞人的嗅覺意識]藝文導師:張葳 https://bit.ly/2XLbVFX
6/21(日)[知和五感]藝文導師: 吳東龍
時間 | 2020/06/19-21 08:30 ~ 18:20
地點 | 勤美學 森大 ( 台灣苗栗縣造橋鄉豐湖村1鄰乳姑山15-3號 )
勤美學官網 | https://cmpvillage.tw
-
感謝 EVERYDAY OBJECT 的報導,更多報導:
MOT TIMES-質物霽畫創辦人李霽:在每個跨步前行的奔跑裡,領略安靜底蘊
文字: Christine Chen
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余松翰
其實我很怕無事可做,那樣的時刻反而焦慮,在創作時才覺得踏實平靜。
我常常給人一種活躍、一心多用的感覺,明明還在畫圖,下一刻靈光乍現就要拉著同事討論,也常被很多人形容成不務正業的斜槓。但本質上,我的內在一直都是蠻安靜的狀態。
為了維持創作的持續性,我的生活滿精簡的,以目標為導向,必要時,需要割捨掉對自己沒有幫助的事。作息也很規律,每天早上6點起床,晚上10點就入睡。為了培養體能,參加9月在智利阿他加馬沙漠,長達7天6夜250公里的極地超級馬拉松,白天會從景美住家跑步往返承德路工作室上班,一天15公里、一週至少有60-105公里的訓練量。
謝謝 mot times 採訪報導
完整報導可至官方網站閱讀
經濟日報 第19278號
產業的面相往往在許多變化中進行思考和調整,能夠應對的商業結構以及行銷模式,從形式的輪廓產出具備影響並能實質性吸引共鳴的方法,早已不再只是因為包裝的色調,所以線性讓結果成為並存的檢討和可能,我們從一開始的設定其實希望成為擁有能力進行整合並且改變的團隊,到實際上在許多案例的呈現,給出一些較為刺激甚至酸澀的知覺,以概念建構清楚的前提下,成為支撐這些挑逗的視覺以及改變觀念的語言,擁有更為安全的領域範圍進行意念的疏通與理想畫面的跳躍。
其實過程中充滿挑戰,好像不顧一切地任性執意對於原則的掌握,如同我們今年的年度禮物,在發出鏗鏮的聲響中拆解核心的堅韌與輕盈,被充滿環境的材料包圍的工作室裡,總是需要具備高度創意的思考以及理性規劃出能夠產生柔軟綿密的感受,如何平衡經驗裡的滿足與掙扎,壓抑著許多彈性且難以言喻的複雜情感,讓更多專注回應到作品本身,而在觀眾的心裡產生發酵般的轉化。
『質物霽畫』一路走來擁有很多的祝福與挑戰,也讓我們在思考時能夠去更為小心仔細地凝聽成為原有需要帶來突破和轉變時的理想,每一次的合作以及每一份報導,給予我們的價值在於拓展了更為寬廣的視野與心胸,也讓我們努力補足自身的不夠完善以及那些虧欠的責任,很多事情一直以來都沒有忘記… 不斷鞭策地目的只是希望有這麼一個未來的畫面,將那些渴望的、挫折的、缺乏的、還未成形的密度,交集成為一張因為堅持而產出的自由圖塊。
-
無形的美好氛圍無法憑空降臨,而是來自有計劃的設計。李霽讓植物成為亮點,為空間生色。也許是一個角落、一面牆,或是懸吊在半空中 ; 不管是清淡或是濃郁的一抹紅、綠,或是顏色交錯、造型多變,都是在專業的特意設計下,讓好感在不經意的瞥見當下瞬時產生。
-
@經濟日報 第19278號
記者Reportor|翁 永全
日日好日 - 今天的設計主色調是粉紅色
土壤
"「土壤」用最樸實和原始的語言,直接傳遞自然滋味,與環境關懷的基礎。"
-
質物霽畫創辦人-李霽感受大樹茶經過大自然洗鍊和職人精細挑揀,越陳越香的茶餅在撬開後散出豐富的香醇。取大樹茶製作過程中所賦予茶葉的層次為靈感,在製作紙漿的繁瑣中找到同樣的沈靜。轉化為僅63套人造岩石為禮盒外包裝,表面鑲嵌天然原礦,共五款式包括黃銅礦、北投石、矽孔雀石、玉髓、柘榴石為主題,強調關於自然中的原始力量表現。
-
商業周刊(http://xn--zsrzt.com/)] 1684期
詳細文章:https://www.businessweekly.com.tw/style/indep/1000382